北京开始执行新一轮车辆限行措施
家住北京望京小区的刘清泉律师13日早晨6时15分就开车出发上班了,这要比平常足足提早了一个小时,而他回家要等到晚上20时之后。
4月13日,北京开始启动新一轮的机动车限行措施。所有车牌尾号为“0”和“5”的机动车主,都要同刘清泉一样,或者选择早出晚归,或者放弃驾车进入五环内的打算。
根据北京市交通管理委员会一周前公布的新的机动车限行措施,从2009年4月11日至2010年4月10日,除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外,在北京的机动车将按尾号每周停驶一天。同之前为期半年的限行不同的是,此次限行时间由每天的6时至21时调整为7时至20时,限行范围由五环内含五环主路变为不含五环主路,尾号轮换时间由1个月调整一次改为每13周调整一次。
北京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和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公司对限行做了相应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5%以上的市民支持限行措施长期实施,其中有车族的支持率达到80%以上。
但刘清泉属于不赞成限行者,他说:“限制有车者出行,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空气污染,但比较而言,采用提高停车费等其他办法是否更科学、更有效呢。另外,如果将强制限制出行措施改为鼓励减少出行措施,民众的接受程度可能会更高。”
13日开始实施的新措施在限行时间和限行区域上有所调整,但当天的早高峰道路交通情况与前期变化不大。来自北京市交管局指挥中心的信息表明,13日上午6时,北京市区道路交通情况正常。直至6时50分时,京通快速、京开高速常规拥堵点段的交通压力开始出现。东二环建国门桥附近、西二环和东三环部分路段拥堵较为严重,一直持续到10时30分左右。
专职司机李金荣13日早晨6时从北京东部的四惠桥出发,送老总到房山参加一个会议。感觉市区车流量与前段时间相比,没有明显增多。6时45分,到达京石高速收费站时,他看到那里进京方向已经出现了车辆排队的现象。等李金荣20时从房山再次回到收费站时,已经非常拥堵了,“大约堵了一个小时”。
尽管如此,李金荣认为新的限行措施更加人性化了,“能把车辆按时段分流一下,这样可以化解拥堵高峰。”
对于机动车总数达到360万、人口达到1700万的中国首都北京而言,交通拥堵已经成为政府和百姓共同面对的难题。在中国,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外,一些中等城市交通问题也开始突显。对此,每个城市都在想办法积极应对。北京采取了机动车限行措施,上海则是通过高价拍卖车牌来控制汽车数量的增长。
但这些强制性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反对者认为,机动车数量不断增长不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唯一原因,城市规划不合理、路网密度不够、交通管理措施不到位等也是造成城市拥堵的主要原因。这些强制性的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同时还侵害了车主的正当利益。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委员王兆荣说:“限行绝不是北京解决交通拥堵的唯一途径,北京一直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作为解决拥堵的根本出路。目前北京正在开始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建设,但这需要一个过程,限行就是为公共交通赢得时间。”
根据北京市政府的规划,2009年将有13条地铁同时建设,这是北京乃至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建设计划。预计到2015年,北京市的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561公里,北京市区内步行1000米之内将能够找到一个地铁站口,公共交通占出行比例将达到40%以上。
另一个对缓解交通有利的因素就是中国人对交通的观念正在逐渐转变,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交通中的一分子,自己的行为将影响到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绿色出行的重要性,开始乐于接受减少用车,缓解交通拥堵的理念。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毛保华说:“美国每辆汽车的平均年行驶里程为1.9万公里,英国是1.25万公里,日本不到1万公里,而中国则是3万公里。这也就是为什么东京有700万辆车,将近北京机动车总数的两倍,北京却比东京还要拥堵的原因。”
北京市民祝磊说:“不能开车的时候,上班乘坐公交车确实有些不方便。但用1天的不方便,换来其他几天出行的相对通畅,我还是愿意的。”
来源:新华网 记者 孙晓胜 李志勇 李舒